接上文,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上)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下)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下)]()
1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可以在养老、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得以共享使用,资源配置效率高;一般送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多数是“一体多病”,这些人更多需要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因而这一模式能更多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同时,只有医务人员承担相应服务,老年人子女才能更放心、才能更多地把老年人送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12 “社区医养设施共建共享”型
将养老服务设施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农村幸福院与卫生室同步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建设。通过同步建设,一步到位实现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
13 “专业养老运营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由大型专业化养老机构托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此模式由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模较小(一般只有10张床位)。
14 “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 ”型
这种模式往往是社区建设了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了开展医养结合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但所开展的服务主要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相对较少。
15 “ 村卫生室+农村幸福院 ”型
由村卫生室托管运营农村幸福院,实现农村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但目前典型案例不多。
16 “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实体性服务机构”型
这种模式需要为居家老人配备穿戴式设备,对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进行远程监测,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和出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及时传递给实体性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或实体性社区机构(如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老年人子女;实体性服务机构根据对老年人身体监测数据作出服务方案,同时根据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及时为居家老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医护、消防安保、休闲娱乐、报警呼救等的相关服务。
17 “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型
这一模式主要解决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问题,但社会化的生活服务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认为此模式不是实质性的医养结合,仍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
18 “居家养老+长护险中的‘家护’服务”型
这种模式是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失能老人平时在家中由自家人提供生活照料,由长护险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以康复为重点的“家护”服务,相关费用主要由医保资金提供。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下)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下)]()
也有医养结合的大型机构在做好“机构养老”的同时向“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延伸服务,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同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个层面融合发展的智慧型”医养结合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